第1118章 清河侯的目的
帝國吃相 by 牧塵客
2019-5-18 16:52
“楊真,本侯問妳,去歲三月中旬發生在雁門關的事妳清不清楚,又知道多少?”陳旭的臉色慢慢變的嚴肅起來。
“楊真,此事妳要好好回答,某這次就是奉侯爺之命前去打探雁門關之事,其中許多事我都已經打探清楚,馬騰燒制硯臺只是遮人耳目而已,妳上次在曲園喝醉之後言說趙地許多豪強商賈等暗中籌資打造兵刃準備起兵謀反,是否屬實?”李歸坐在旁邊低聲呵斥。
“啊?!”楊真輕松的心情瞬間感覺被壹桶冰水當頭澆下,壹股恐懼壹下子從頭頂涼透到腳底板,連菊花壹下子都收緊了。
陳旭問過之後就不再開口,李歸也帶著面具如同壹尊殺神坐在旁邊,楊真感覺如同墜入了冰窖壹般,那次喝醉之後的事他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李歸詢問的事他還真的知道壹些,因為這些事在趙地壹些豪強當中並非秘密,只是外人和民間不知道而已,但此時被當面揭穿,楊真感覺壹下有大禍臨頭的絕望感。
“侯……侯爺,我們……我們並未參與謀反之事,只是壹次酒宴上聽幾位前輩暗中說起,真聽的只言片語,當不得真也!”
楊真在呆滯許久之後噗通壹聲就跪在了陳旭面前伏地求饒,臉色蒼白渾身虛汗如漿,瞬間就浸透了後背。
“起來說話,既然楊公還健在,即便是趙地有人想聚眾謀反想來妳們楊氏也定然不會參加,本侯也不想管這些事,而是聽聞武城侯王離指使兵卒搗毀靖邊寺之後惹起雁門諸地民眾的憤怒,如今已經有數十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本侯身為大秦左相,對此事不能不管不問,因此才安排馬騰等人喬裝前去雁門附近打探,既然妳知曉其中內幕,也勿要隱瞞,將所知道的壹五壹十詳細道來,本侯自然會判斷處置,妳楊氏沒有參加叛亂,也勿用緊張!”
陳旭壹番話說出來,楊真這才感覺靈魂慢慢歸竅,渾身哆嗦手軟腳軟用力幾次才爬起來,然後壹屁股坐在椅子上使勁兒喘息,許久之後才顫抖著開始講述說知道的關於雁門關事件的壹切消息。
半個小時之後,楊真終於竹筒倒豆子壹般全部說完。
“侯爺,真說的句句屬實,絕對不敢有半分欺瞞,此事在太原和雁門兩郡早已鬧的沸沸揚揚,武城侯縱容兵卒搗毀靖邊寺,壞李牧將軍神像,和當地官員相互勾結打壓百姓,被抓住殺頭的大部分都是當地豪強名士,我楊氏身為當地望族,也深陷其中逃不脫清白,要不是家中還有錢財來往通融,不然有兩位族叔都要被殺頭……侯爺,您身為大秦左相,又是仙家弟子,您可否為我趙國百姓做主……”
既然已經全部說完,楊重此時的心情竟然安寧下來,雖然他不知道陳旭為什麽要暗中調查這件事,但聽語氣並非是要找麻煩的樣子,因此說話的膽子也慢慢大了起來。
“如今大秦壹統天下,何來趙國?”陳旭眉頭微微壹擰,而楊真則驚恐的差點兒崩潰,哆嗦著開口說:“侯爺恕罪,是真口不擇言,但我等雁門諸地的百姓真的沒想起兵造反,皆都是武城侯所逼也!”
“嗯,此事武城侯的確犯下大錯,本侯既然知曉也不能不管,但要為妳趙地百姓做主,光靠我不行,此事我已經私下詢問過許多當朝大臣,無人願意得罪通武侯和武城侯,聽聞燕趙之地男兒皆都是英雄豪傑,楊真,本侯問妳,妳可敢與本侯上朝面見皇帝,把此事原原本本講出來……”
“啊?!”楊真壹個大大的哆嗦差點兒從椅子上滑落到地上。
“妳可知道本侯為何要暗中派人前去調查雁門之事?那是因為如今來往於雁門的書信都被當地官員嚴密把持監控,關於雁門之事根本就無法通傳到鹹陽,民間對此事幾乎壹無所知,而武城侯的家世妳也知道,壹門三位武侯,橫掃天下的功勛無人能及,要想動他,就必須準備充足,逼迫陛下不得不出手……”
“逼迫皇……皇帝……”楊真牙齒磕的停不下來。
“不錯,只有這樣此事才能最終大白於天下,沒有足夠的壓力,陛下不可能懲罰武城侯,那些死傷的百姓也無法伸冤昭雪,如若繼續拖延下去,妳口中的那些豪強商賈最終忍不住起兵反叛,引來的必然是陛下的雷霆怒火,數十萬大軍碾壓之下,妳們趙地好不容易恢復的壹絲元氣必然會被碾成灰燼,數十上百萬人遭受刀兵之災家破人亡,因此想要挽救趙地同胞,妳就要勇敢的站出來,不然本侯也想幫妳們也無能為力,本侯雖然是仙家弟子,但畢竟在朝中也獨木難支……”
“侯爺,您真的願意幫助我們對抗武城侯?”楊真哆嗦著站起來。
“趙國已經沒有了,任何反抗都只是徒勞無功而已,最終只是多添許多死人罷了,本侯不忍看到趙地生靈塗炭,妳應該清楚武城侯的實力,他不光掌控西北四萬精銳馬卒,還深得始皇帝信任,沒有足夠的力量和理由是無法撼動他的,本侯想幫妳們,但也需要妳們自己努力,壹旦起兵反叛,那便是死路壹條,本侯到時候也救不得妳們!”
“大丈夫死則死爾,侯……侯爺,您說我該怎麽做?”楊真猶豫許久之後咬咬牙點頭。
“明日本侯會上朝提及此事,到時候宣妳入朝將此事的前因後果全部講出來,記住,妳要說此事是前郎中令楊桐特意讓妳到鹹陽來找我的……”
陳旭仔細叮囑楊真壹番,知道楊真全部記住之後,這才讓李歸把楊真帶出去洗漱休息。
楊桐雖然如今已經不在朝堂,但畢竟是三朝老臣,而且還是當初的九卿之列,身份地位非同小可,如果用他的名義將此事挑撥出來,在朝堂之上必然還會得到許多支持。
王氏固然勢大,而且得皇帝的信任,但這個時代的人也並非都是懼怕權勢之輩,特別是那些大夫,逼急了連皇帝都敢罵,王離做的這件天怒人怨的事許多人絕對會跳出來要求懲辦,有些壹根筋的憤官才不會在乎權勢呢,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信仰和名聲,和蒙毅馮去疾這些官痞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倏忽之間又是壹天過去,呼嘯壹夜的寒風之後,壹場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開始飄落。
天亮時分,隨著寅時中的鐘聲敲響,鹹陽城四門大開,無數等待排隊的民眾如同往常壹樣接受兵卒的檢驗進出城門。
而路邊的許多食舍和早點食攤也都開始忙碌,公交馬車也已經在叮叮當當的鈴聲中在大街小巷穿梭,買報的報童也背著挎包在呼喊著賣報賣報,諸多官吏也都洗漱吃喝完畢乘坐車馬去上朝和上差。
整個鹹陽的壹切,與往日並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是多了壹場冬雪而已。
壹輛四轡的馬車在車夫的呵斥下嘚嘚從城西門而入,數十個虎背熊腰身穿皮甲的侍衛前呼後擁,守門的禁軍沒有任何檢查便趕緊行禮放行,馬車順著落滿寸余厚積雪的西門大街直奔鹹陽宮朝議大殿而去。
紛紛揚揚的大雪之中,朝議大殿門前的廣場上,文武百官壹如往日陸續乘車而來,各種各樣的馬車在劃線的停車區停下,互相拱手問好之後三三兩兩結伴低聲交談著走進朝議大殿。
陳旭從馬車上下來,身後還跟著壹個略帶英武氣質但卻臉色蒼白的青年,許多官員都驚奇不已,拱手問好的同時不停上下打量這個相貌陌生而且微微打著擺子的年輕人。
“勿用緊張!”陳旭微笑著拍了拍楊真的肩膀,對著四周圍觀的壹群官員說:“今日給諸位介紹壹位九卿之後!”
“九卿之後……”壹群官員皆都楞了壹下,許多人看楊真的態度也瞬間柔和了許多。
“這位相貌堂堂的郎君乃是前郎中令楊桐楊公的嫡親後輩,名叫楊真。”
壹群官員恍然大悟,有些官員還對著楊真拱手施禮:“原來是楊公後人,失敬失敬!”
“不敢不敢,楊真見過諸位大人和前輩!”楊真趕緊挨著還禮,心情更加的忐忑和無助,感覺眼前這群人就像壹群猛虎壹般環伺四周,要把他撕成粉碎壹般。
今日壹切已經被陳旭安排好了,無論以後結果如何,他們楊氏都已經和陳旭綁在了壹起,而陳旭,就是要借他之口,用楊桐九卿和三朝元老的身份,將雁門關之事徹底從陰暗之中亮出來,讓天下人了解這場沖突,以此推動自己改革大秦軍隊的目的。
未來如何楊真不知道,但他膽敢不配合,估計陳旭第壹個就會拿楊氏開刀,以陳旭如今的江湖和朝堂地位,要弄壹個已經辭職回家養老的九卿,簡直易如反掌,楊真興沖沖跑了上千裏來鹹陽巴結陳旭,沒想到見面就給他壹個大彩蛋,壹桶冷水將他澆入了地獄之中。
雁門關事件積怨成怒,如今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如果不能將軍隊的架構和管理更加細化,將士依舊如同帝王私兵壹般沒有太多國家觀念,當兵只為官爵和封賞等目標,那麽這種軍隊遲早是要出問題的,何況有王離這種基本上空學壹身兵法卻依靠祖上蔭庇上位的紈絝子弟掌控軍隊,以後軍心只會更加渙散,而雁門關這種事皇帝又置之不理的話,民眾和朝廷的對抗也只會越來越強烈,積怨也會越來越深。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火山都是積累到了無法掩蓋的地步才爆發出來的。
楊真跟在陳旭身後,身邊圍著壹大群官員壹邊走壹邊詢問回鄉養老的楊桐的境況,而楊真壹邊回答,看著壹步壹步越來越近威嚴無比的朝議大殿的大門,心裏越發發怵,仿佛這就是壹道鬼門關,壹旦踏進去就將萬劫不復。
因為只要他開口,得罪的就是大秦最頂級的貴族王氏。
楊真壹步壹步,邁著如同魔鬼的步伐,戰戰兢兢看著前面的談笑風聲的青年的背影,苦澀的心竟然慢慢平靜下來。
伸頭壹刀,縮頭也是壹刀,得罪清河侯,估計比得罪王氏更加可怕,眼下已經走到這壹步,除開義無反顧之外,再也找不到另壹條路可走。
楊氏,或者說自家那個已經老的快入土的族祖父楊桐,已經成為了清河侯對抗王氏的第壹張擋箭牌。
擋不擋得住無所謂,主要是必須有這樣壹件東西拿在手上,這場戰鬥才顯得比較正規。
文物百官脫履上殿,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楊真被留在朝議大殿門口,陳旭也沒脫鞋施然走進威嚴肅穆的大殿之中,已經坐好的官員全都在暗自琢磨或者低頭竊竊私語,猜測今天清河侯把楊桐的孫子帶來上朝的目的。
地1119章 撕開幕布
“當~~~”卯時初刻鐘聲響起。
“陛下上朝~~”隨著謁者壹聲長喝,秦始皇如同往日壹般在宮人和內侍的陪同下準時從後殿而出。
“恭迎陛下~”文武百官齊聲拱手彎腰。
“諸位愛卿免禮,請坐!”秦始皇走到自己的龍椅前面,眼神掃過整個大殿之後大袖壹擺坐下。
“謝陛下~”壹陣椅子玉佩碰撞的聲音之後,文武百官坐好,朝堂之上迅速安靜下來。
“今日天降大雪,諸位愛卿有事早奏,處置完畢回家烤火取暖,免得凍壞了身體!”秦始皇臉色平靜的開口。
朝堂議政,壹般都是處置全國各地壹些很重大的事務和朝堂政令,而日常奏書三省六部個各府衙官員都會根據中書省和皇帝的批復按照程序處置,壹般不會像以前壹樣事無巨細都要拿到朝堂上來討論處理,因此現在的早朝和午朝時間要比以前短了很多,只要沒有重大事務,壹般個把小時也就搞定散朝,文武百官各自會自己的署衙該幹啥幹啥去,而像陳旭這種大部分時間就會翹班回家陪老婆或者幹別的事,反正整個大秦除開皇帝之外,誰都沒辦法管他。
不過整個朝廷如此上差的也只有陳旭壹個人而已,別的官員身份還沒強大到他的地位,沒有太乙仙尊做後盾,只能老老實實上差,包括馮去疾和蒙毅,壹般散朝之後都窩在自己的府衙辦公。
往日朝堂議政,都是六部官員奏事,中書省配合討論,皇帝最後壹錘定音解決方案,但今天,六部官員皆都沒有壹個人站起來,全都齊刷刷轉頭看著陳旭,而馮去疾和蒙毅兩位上卿則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的如同老僧入定沒有任何動作。
滿朝文武的眼神有若指明燈壹般,皇帝自然而然的也把眼神落在了陳旭身上。
“少師今日可有要事奏報?”秦始皇臉上帶著和煦的微笑。
“陛下,臣的確有要事奏報!”陳旭站起來對著皇帝拱手行禮。
“少師請講!”秦始皇微微點頭。
“昨日有前郎中令楊桐族孫楊真從太原郡而來,給臣帶來壹個重大消息,言說太原雁門兩郡有民眾和豪強勾結意圖起兵謀反!”
“嘩~~”
陳旭話音未落,朝堂之上瞬間響起壹陣騷動和喧嘩,就連蒙毅和馮去疾都壹起擡頭看著陳旭,臉上充滿了愕然。
“謀反?”皇帝也楞了壹下,臉色瞬間陰沈下來,“少師可有證據?”
“陛下,茲事體大,臣也不敢擅自做主,因此今日上朝將楊真已經帶來,此時就在大殿之外等候,陛下可宣楊真上殿詢問詳細始末!”陳旭再次拱手。
“宣楊真!”秦始皇聲音威嚴的開口。
“宣楊真上殿~”
“宣~楊真~上殿~~”
隨著幾聲謁者通傳,很快楊真就跟著兩個守在門口的禁軍進入大殿。
大殿長達二十余丈,雖然是白天,但卯時剛剛天亮不久,大殿之上還掛著點亮的玻璃燈籠,地面鋪著黑色地磚,幾根盤繞著張牙舞爪的蒼龍巨柱,四周遮擋寒風的布幔,整個朝議大殿之上盡皆玄色,威嚴中透露著無比的壓抑,直叫人感受到壹股無法呼吸的沈重感。
楊真臉色蒼白渾身虛汗,慢慢走到距離始皇帝十丈距離跪下伏拜,“草民楊真拜見始皇帝!”
“免禮,請起來說話!”秦始皇微微擡手,楊真哆哆嗦嗦從地上站起來。
“方才少師言說楊令公讓妳來鹹陽通報,太原雁門兩郡有平民豪強意圖起兵謀反,此事可否屬實?”
秦始皇低沈的聲音帶著壹股蕭殺之意,整個朝議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都情不自禁的微微打了壹個哆嗦,楊真更是不堪,雙腿壹軟差點兒就坐地上去了。
“楊真,陛下問妳,無需害怕,將妳昨日告訴本侯之事原原本本講出來便好,楊公乃是大秦三朝老臣,讓妳來京師通報此事,無論結果如何陛下都不會怪罪!”陳旭轉身看著楊重安慰說。
“少師說的不錯,楊真,妳把楊令公所說之事壹五壹十細細道來,朕要看看是何人膽敢謀反亂我大秦江山社稷,項氏下場近在眼前,朕會讓他們知道,犯上作亂只有死路壹條……”秦始皇臉色冷峻的開口。
“是,陛下,事情是如此這般,去歲三月上巳節之後,趙地數千民眾聚集在雁門關附近踏青掃墓,祭拜李牧將軍……”
楊真把昨日陳旭對他仔細叮嚀的壹番話慢慢講述出來,從雁門關之事開始,壹直講到目前雁門關附近民眾因怒生怨開始暗中糾集準備起兵反抗,而隨著楊真的講述,整個朝堂之上越來越安靜,文武百官幾乎都屏聲靜氣不敢發出任何聲音,安靜之中除開楊真說話的聲音,似乎就只能聽見無數噗通噗通心臟亂跳的聲音。
雁門關之事已經過去大半年,朝堂之上知道此事的人大有人在,這些朝堂官員又彼此聯姻關系復雜,其實在文武公卿這個高層圈子,這件事已經不是新聞,甚至舊聞都算不上,只是其中牽扯到王氏,所有人主動忽略了它的危害,抱有這種心思的其實還包括皇帝在內。
也就說,此時朝堂上在座的文武百官,不知道這件事的很少,可能只有那些並沒有實權的大夫博士等散官不知道,當然,以前還包括陳旭,他也被蒙在鼓裏,沒人告訴過他。
但這件本來幾乎就要被人遺忘或者主動過濾掉的事情,沒想到今日竟然會被清河侯拿到朝堂之上來堂而皇之的討論,而且還牽扯到前九卿之壹的郎中令楊桐。
三省六部沒有改制之前,按照地位等級來說,除開三位上卿之外,郎中令就是最重要的九卿職位,可以排在前兩位,真的是標準的大boss級別,下轄大夫、郎官、謁者和仆射四署,負責整個朝堂議政、群臣奏事、宮廷宿衛,皇宮禁軍等所有重大事務,實際上當時的郎中令比起右相馮去疾的權利來說,還要牛逼許多,不過正是郎中令管的太多太雜亂,而且皇宮和朝廷諸多事情糾纏不清,陳旭改制三省六部之時,直接就將郎中令的職務拆分的七零八落,劃歸到不同的部門去了,這樣郎中令就只掌管吏部下屬的朗將署。
但即便只是壹個朗將署,楊桐照樣權利大的嚇人,因為所有王侯公卿家族後輩想要當官出仕,必須先在朗將署掛職,跟隨皇帝身邊學習處理政務,然後等什麽地方有了實職空缺,通過郎中令的推薦去當官,雖然別的官員推薦也可以去當官,但最後還得要郎中令同意,不然在考評上寫壹個不堪任用,皇帝照樣不會啟用。
因此眼下滿朝文武官員,其中有許多都曾經得到過楊桐的照顧,這也是方才在大殿之外許多官員聽說楊真是楊桐的族孫之後態度大為改變的原因。
足足兩刻時間,楊重按照陳旭的叮囑壹五壹十將來龍去脈講得壹清二楚,其中沒有任何人出聲打斷,包括皇帝都沒有開口,只是越聽臉色越是陰沈,到了最後,已經幾乎看不清楚眼珠子了。
雖然皇帝知道雁門關之事,後來陸續也有壹些消息通傳,但都是壹種官方視角,無論是軍營中的監軍還是密探和玄武衛,對於趙地民間的情緒和暗中的動作都不太清楚,他們只是呈報自己看得見的東西,因此秦始皇得到的也就是趙地民眾圍堵官衙,三五成群的匪徒襲擊巡邏兵卒,馬夫毒斃戰馬等事件,王離指揮當地官員和兵卒抓捕鬧事者,斬殺數十人等在皇帝看來也是理所當然之事,李牧這個曾經的趙國大將始皇帝同樣恨之入骨。
如果不是李牧,趙國早就被他捏死了,就是因為有了李牧,征服六國的第壹場滅國之戰就是剛趙國,反復拉鋸數年,在廉頗和李牧兩位大將的守護下,秦軍雖然兇猛但終究無法大勝,數年戰爭下來損失慘重。
始皇帝征服六國的順序雖然第壹個正式滅國的是韓國,但始皇帝第壹個最想捏死的卻是趙國,從他登基正式稱王之後,第壹年搞定嫪毐,第二年搞定呂不韋,將軍政大權抓在手上之後,第三年就發動了對趙國的戰爭,而且壹直打了足足七年,而韓國第壹個滅亡是因為它占據的位置太好了,當時韓國夾在秦趙魏之間,魏國已經割讓大片國土給秦國,但秦國想要攻擊趙國只能走北地,不僅要超遠距離的投送兵力,而且後勤保障也非常麻煩,於是始皇帝為了徹底剛翻趙國,壹怒之下先壹jio就把韓國踩死了,然後讓大將王翦出井陘,大將楊端和出河內,雙方夾擊之下讓趙國也不得不分兵拒守,這才讓秦國在後勤上輕松了許多,但即便如此,在李牧的抵抗下,王翦率領的秦軍主力在井陘也沒討到好,又反復拉鋸壹年多時間,秦國直接就吐血三升差點兒沒緩過來。
所以,皇帝對李牧的恨也是強烈無比,壹個李牧讓大秦起碼多死了十余萬將士,損失簡直無法計數,因此對於王離搗毀李牧祠廟的事當時竟然還有些渾身舒爽的感覺,感覺這口氣憋了壹二十年終於舒暢多了,並且也從未打算追究王離的責任。
但今天,楊真帶來的消息讓他的舒爽壹下又堵塞起來。
李牧在趙地影響力太大,繼續發展下去,趙地數郡可能會爆發壹場史無前例的暴亂甚至演變成為叛亂。
而這次和當初項氏還不壹樣,皇帝很容易就能從其中看出不同,那就是趙地民眾的憤怒已經變成了壹種同仇敵愾,從楊真的訴說中,參與其中的不光有平民,還有豪強俠士、商賈甚至是當地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