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皇崛起

太上老牛

歷史軍事

時間已經進入了1501年的3月份,馬林的1萬大軍的新兵,已經在條頓國東部偏僻的鄉下地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88章 比賽訓練模式

歐皇崛起 by 太上老牛

2019-5-18 13:16

  群毆訓練法的效果相當地好,剛開始的時候,那些老實的英格蘭農民,被下令按照連隊為單位,互相群毆的時候,還畏畏縮縮,不敢動手。但是,打架這種事,有了開頭,下面就理所當然了。
  而且,由不得他們不賣力啊。按照規定,打群架打輸了的連隊,全連250人全部都要跑圈。而且,是跑五千米,不跑完不給吃飯。
  同時,原本該分配給他們的配菜(搭配面包吃的東西,主要是臘肉、香腸、鹹魚等從德國運來的易保存食物),還要輸給打贏的壹方作為加餐。這絕逼是不能忍的……
  要知道,對於這些老實貧窮的英格蘭農夫而言,平常壹般只能吃到黑麥和野草根等雜七八啦的東西煮成的黑糊糊粥。想吃肉,是很難得的。尤其是,這些英格蘭北方幾個郡的農民。
  因為,英格蘭的經濟是很不平衡的。在這個年代,倫敦附近的東南沿海幾個郡,經濟相對發達,這裏的農民,也許能隔段時間吃回肉。但英格蘭北方幾個郡,相當於華夏的中西部地區,經濟要差很多。在這邊,只有聖誕節等幾個重大的節日,普通老百姓才會咬咬牙,買點魚肉嘗鮮。平常的話,還是老老實實地吃黑暗料理壹般的黑糊糊粥吧。
  所以,對於每天都能吃上鹹魚、臘肉和香腸這樣的美食,這些士兵們開心得要死。前壹刻,他們還差點餓死,現在,居然頓頓有魚肉,簡直就是來到了天堂。
  當然,若是魚肉因為打架失敗輸給了對手,那也是非常郁悶的。而且,還要被罰跑圈,悲催無比。
  ……
  事實上,馬林並不提倡士兵們頓頓吃鹹魚、臘肉和香腸這些腌制食品。因為,這些有致癌物質。不過,英格蘭北部幾郡,牲口全被蘇格蘭人殺光,並帶走了肉。所以,只能從東弗裏斯蘭進口食物。
  為了方便運輸和保存,負責軍需的科勒,只能選擇提供鹹魚、臘肉和香腸。其中,東弗裏斯蘭鹹魚多得要命,成本低廉,是士兵們平時吃得最多的配菜。至於臘肉和香腸,也是不少的。尤其是香腸,因為便於攜帶和食用,也是很受歡迎的。
  在這個年代,歐洲人習慣於吃臘肉香腸等容易致癌的食物。所以,歐洲人這個年代活得長壽的人並不多。當馬林反對給士兵吃臘肉和香腸的時候,大家都感到很奇怪呢。因為,吃臘肉和香腸,是歐洲人的傳統啊……
  最終,馬林也沒能改變大家的想法。而且,很重要的壹點就是,給士兵們準備新鮮的肉食,成本有點高。這個成本高,主要是運輸成本。畢竟,新鮮的肉是在屠宰場弄出來的。軍營不可能設立屠宰場,並蓄養大量的活牲口。想要鮮肉,每天都要從屠宰場老遠運過來。若是軍營駐地靠近屠宰場也就罷了。若是離得遠,以這個年代馬車運輸的成本,是非常不劃算的。因此,對於軍隊來說,易於保存和攜帶的腌制肉類和鹹魚,才是最合理的。
  因此,馬林最終只能呼籲自家人和貴族們,盡量少吃腌制食品,多吃新鮮食品。至於士兵們,馬林也無力改變啥。
  雖然馬林覺得吃腌制的肉類和鹹魚不太好,但普通士兵們的想法並不壹樣。他們基本來自貧窮家庭,平時都很少吃到肉。能夠每天都吃點鹹魚、臘肉和香腸什麽的,絕對是很享受的生活了。至於致癌物質,那是什麽東西?好吃嗎?
  在薩卡拉這樣的軍官看起來很稀松平常的鹹魚、臘肉和香腸,對於那些面包都很少吃到的英格蘭北方幾郡的農夫們而言,卻是天堂賜予的美味佳肴。
  美味佳肴因為打架打輸了而被對手奪去,那是絕逼不能忍的。所以,在打群架訓練的時候,打架更註重格鬥技巧的交流和切磋了。
  壹開始,打輸了的時候,壹些士兵還責怪那些鬥毆不給力的戰友。但是,這種情況發生時,那些責怪戰友不給力的士兵都受到了薩卡拉嚴厲的懲罰。
  薩卡拉跟隨馬林多年,理論水平是很高的。馬林平時就壹直強調——部隊是壹個整體,要麽壹起受獎,要麽壹起受罰,決不允許出現推卸責任的現象。
  經過薩卡拉的嚴厲責罰,這幫新兵就沒有人再指責戰友了。但是,他們也知道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比如,把不擅長格鬥的戰友,排到陣型中間去,把戰鬥力最強的,放到前面。同時,在薩卡拉的提點下,大家漸漸地學會了相互支援……
  在這種群毆訓練法之下,這群老實巴交的英格蘭農夫,漸漸地變成了群毆老手。而且,在群毆的時候,薩卡拉還調遣了執法隊守在邊上。壹旦哪個連隊群毆時隊形混亂,執法隊上去就朝著棍棒壹頓打……
  幾周下來,英格蘭農夫們,漸漸地適應了保持隊形的群毆之法。而且,大家的血性都被激發了出來,變得更好鬥了。
  而讓薩卡拉苦笑不得的是,這幫家夥在群毆時,喊的口號是“為肉而戰(fight
  for
  meat)”……
  而且,這個口號喊出來之後,這幫農夫跟打了雞血似的,力量倍增,士氣恢弘……
  後來,這支英格蘭農夫組成的軍團,在沖鋒前,也不含別的口號了,直接高呼“fight
  for
  meat”,然後,就紅著眼上去開幹了……
  當然,這是那7000長矛手的訓練方式。對於那3000弓箭手,薩卡拉還是按照常規方法,訓練他們射箭的能力。而且,著重訓練拋射的能力。具體的,就是訓練控制拋射距離的能力,保證在拋射的時候,能把箭支射到要求的區域,對敵人造成大量的傷害。
  比如,當敵軍前三排的士兵穿上了板甲的時候(主要是胸甲和頭盔),弓箭手就要求在拋射的時候,把箭射到敵人前三排之後沒有鎧甲的人群裏,造成大量殺傷。
  而若是敵人前三排沒有穿鎧甲,則要控制好,把箭射到敵軍前三排的區域。因為,按照這個時代歐洲軍隊的習慣,前三排的士兵,往往都是精銳。能夠多殺傷對方精銳,絕對是正確和有利的選擇。
  雖然沒有安排這3000弓箭手相互鬥毆,但喜歡搞比賽的薩卡拉,還是讓弓箭手按照連隊為單位,比賽射箭。
  具體比賽辦法為——派人用石灰在遠距離模擬的“敵軍所在區域”內畫圈。然後,安排各個弓箭手連隊在指定距離上拋射。最後,哪個連隊掉在石灰圈裏的箭多,就取得勝利。
  同樣地,贏得壹方,將會獲得輸的壹方的肉食。同時,輸的壹方也要跑圈……
  當然,為了公平起見,薩卡拉把最優秀的壹批弓箭手,平均地分配進各個連隊,平衡各連隊的實力。同時,也要求那些優秀射手,指點其他人射術,帶動大家進步。
  而在這種比賽訓練模式之下,大家的訓練熱情高漲。為了不至於吃不上肉,那些最優秀的射手,也肯用心教戰友們射術,使得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眼看,在這種比賽訓練模式下,那些英格蘭農夫們進步驚人,薩卡拉得意地把這種訓練方法總結下來,寫成報告,送回國,交給馬林,以換取功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