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二十二節馬裊私集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7
楊雲邊走邊盤算。
他們民政口為了適應形勢變化,早就要求建築口將在建的部分宿舍增加廚房――至少也要有公共廚房,成為適合家庭使用的住宅版宿舍,讓要求買房的先暫住,承諾壹旦樓房修好優先購買,為了公平還排好了號。
現如今購買樓房的標準也形提高了,幹部、軍官和技工優先,不夠級別的排後面,就算結婚也只能先搬到住宅版的宿舍排隊,這反而讓手上有活但年齡關系讀吃力,對必須乙種文憑的技工資格考試有抵觸情緒的老工人有了動力,夜校有勁頭的反而是他們。
他現在掌握的數字,不算必須保證的軍人和幹部,如今能有宿舍和住宅這類固定住房的歸化民不超過五成,其余都是臨時住房。
具體來説,軍警、行政等特殊部門的歸化民都能保證;農業漁業部門由於自建平房為主,雖然房屋質量不高但基本上可以保證每戶都有住處;至於工業部門慘的是建築工和礦工,由於跟著工程和礦場走,除了技術工人,其他基本都是住工程和礦場的臨時工棚,那玩意比檢疫營水準還次,而制造業由於對工人素質要求高,情況好不少,正式職工八成多都有固定住房,另外還有學徒這類年紀xiǎo的,如果是孤兒主要安置在師傅工作辦公室或者倉庫門房之類。
楊雲手裏宿舍倒有部分空余,但住宅版的不到三百套。至於住宅樓只有幾十套,準備給表現突出的婚幹部和軍官。根本不能動。
住宅如此緊張,所以幾個月前設了民建分公司專門做這壹塊,但剛剛起步,第壹批三十棟就算使勁壓縮工期,至少還得三個月才竣工。
何況發動機行動開展之後,要不了多久壹批移民會陸續大量湧入,如果不盡早把宿舍騰出來,那未來住房壓力會大。
發動機的移民和風災移民很多是家移民。不可能讓人家強行分開住吧?所以這些人必須按戶安置,這又導致了宿舍的利用效率降低,進而增加了民建的壓力。
這類移民大都是農民,每戶人數偏差很大,有壹兩口的,有五六口的,也有十幾口的。雖然人口多的移民戶會按慣例拆分或者分給農業公司去務農,單身或者只有夫妻兩人的計劃分送三亞、鴻基等地的礦上,但光是目前馬上就得安排住房的移民還有超過壹千戶,就算正在進行的宿舍改裝也還有很大缺口,別提今後幾年陸續湧入的移民了。
馬裊的社區不但得按時完工,才好用騰出來的宿舍安置這些移民。還得加建設進程,不然就必須得提早想對策。
如今臨高的土地狀況比較混亂,雖然大部分土地都在元老的牢牢控制之下,但是其中也有少部分地塊屬於私人所有,這其中有些地塊主人看中旺盛的房屋需求。也已經修了不少房子出租出售,由於目前土地政策沒理順。這些如何處理也沒個規矩。
楊雲委托大圖館查資料的時候,順便找到壹本《近代上海房荒研究》來消遣,他發現臨高目前就面臨那種狀況,到時候這些因為速城市化,地價暴漲而暴富起來的本地移民,他們和移民的沖突會帶來大量社會矛盾,這可是非常危險的苗頭。
等盤算得差不多,楊雲和和戴秀已經到了百仞城的東門。早已得到辦公廳通知,正執勤的警備營排長帶著壹個班警衛立刻上前敬禮,然後命令兩名準備就緒的士兵出列。
隨著控制範圍擴大,道路的不斷修建,元老對臨高控制力度的加大,日常治安持續好轉,原來的裏崗制已經沒有沒太大意義,而且還消耗大量的人力,所以現在百博路、百馬路、百南路等重要公路鐵路都改用重diǎn區警戒+巡邏制。
這種制度對突發狀況反應時間長了不少,臨高人口日趨復雜,所以現在獨自外出公幹的元老配有隨身警衛,元老自己雖然也有武器,畢竟安第壹。
兩名年輕士兵從門崗裏昂首而出,每人都斜背著兩個槍套,裏面是警衛專用的長管壹六三零式手動轉輪手槍,腰帶上兩個藥包裏各有三個裝好子的上器,加上背包裏的備用藥和手榴,即便不算元老的火力,兩名警衛也足以應對十幾個人的近身突襲。
“警備營壹連三排二班!報告首長,準備完畢,請允許出發!”
“好,出發吧。”
看著自己年輕的子弟兵精神抖擻,楊雲的心情好了不少,和戴秀帶著兩人乘上元老專用東風雙輪公務馬車,這車可以沿公路通向臨高各處,也可以直入東門市火車站的貴賓專區,從那裏登上頭等車廂,就可以沿著臨高現有鐵路通向四方。
雖然也有人叫嚷要搞元老專列,但如此奢侈並且降低鐵路運行效率的做法,目前還沒多少人支持。
馬車繞過東門市而過,裏面繁華喧囂壹如既往,從縣城和博鋪兩頭來往的人潮絡繹不絕,有市民、有挑夫,有士紳,有穿著衣的婦人閨女,壹派祥和繁榮景象。
火車很開出,由於是上午,外出的元老、歸化民幹部和當地商戶都有不少,楊雲和不太熟的打過招呼,又和叫得出名字的寒暄了幾句,才帶著四人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兩名警衛對面而坐,按培訓所學聚精會神,把任何可能的意外扼殺在萌芽階段,戴秀坐頭等車廂的機會不多,此刻顯然有些興奮,眼神四處打量,不時看向外。
因為有元老坐車,所以這次頭等車廂裏安排了專門培訓的女服務員――她們平時主要檢票和提供咨詢,只有當元老乘坐時,才會上車提供專門服務,這也是為了凸顯元老的地位。
年輕的女服務員提著籃子恭恭敬敬送來了飲料和零食,請示有沒有還需要什麽,看到楊雲擺了擺手才鞠躬退下。
近壹個xiǎo時之後,火車到達了目的地――馬裊區。
楊雲看了看表,此刻離中午還有壹個xiǎo時,就想等下班了再過去找人,他掏出xiǎo靈通打了個電話給張興培,結果對方不知道沒聽到還是怎麽的沒有接。
等下直接過去算了,隨後楊雲帶著三人向著博鋪方向,拐上博馬路上走了兩公裏,就能看到南面壹公裏外的山坡有十幾間平房和壹棟樓房,而在近處則是規模不xiǎo的數十間棚屋,他腳下這條土路正好通過其中,土路雖然沒正經修過,但顯然平整過,上面居然還鋪了壹層細煤渣。
此處距百仞城較遠,這戴家村雖然只有戴姓壹宗但是僅有十幾戶人家。這裏很早就賣給元老們糧食蔬菜,對各項民政事務也比較配合,屬於關系較好的本地土著,所以雖然編入了戶籍,但並沒被過多打擾,楊雲知道戴秀家就是這裏。
此刻身邊的戴秀也有些意外,不時看向對面那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又回頭註意楊雲的表情,已經有大半年沒回家了,她沒想到現在都這個規模了。
以前這裏開始修博馬公路時,她父親把靠路的田地夯平,搭了兩間棚子,向修路工人兜售茶水飯食雜貨,後來村裏其他人家也紛紛效仿,壹些從澄邁過來,又租不起東門市昂貴鋪面的xiǎo商販,發現這裏有人氣之後,主動找來租這裏的地修棚屋賣貨。
上次戴秀在學校見到父親時,得知家裏現在已經不種菜了,光是出租地和修好的棚屋,每天收入就比以前賣菜多得多,但有今天如此興旺的局面還是讓她很意外。
此刻還沒下班,僅僅是部分貪便宜寧願多走幾裏路的工人家屬,就已讓此處人氣頗旺,在這些簡陋鋪子裏不但有海南本地各縣土產,也有從廣州等地運來的各色貨物,雖然稅務部門早就盯上了這裏,也發了稅票,但由於租金便宜,交通也方便,此地貨物售價依然還是很有競爭力。
戴秀不知道,山坡上那棟得修得雙層木結構長樓就是自己父親修好的旅店。自從這火車通了之後,生意極興隆,除了來往客商為了低價從碼頭換到這裏住,還有許多對上眼還沒結婚的男女工人來這裏活,有不少歸化民幹部放棄嘈雜的宿舍,長租這裏靠山的房間住,自然也不會是單身。
楊雲知道徒弟報告裏有提到過:人氣興旺之後,這裏有當地農戶來此兜售瓜果蔬菜、日常用品和xiǎo吃diǎn心,形成了壹個完整的集市,而馬裊區建設如火如荼之後,據説都有私娼租那旅店做生意了,工人跑這邊勤了,當然治安也開始有diǎn混亂――民政口得到警察總局轉來得相關報告提到這裏的盜竊、照賣淫、鬥毆、聚眾賭博、詐騙之類的治安案件都呈上升態勢。兇殺和搶劫也時有發生。(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diǎ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