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歷史軍事

仲夏五月,天青日烈,幾縷細風,難驅暑意。 遠山綿延,有桃李橘杏依山而生,清流潺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7章 情不知所起

漢祚高門 by 衣冠正倫

2019-5-17 15:12

  既然決定要拼搏壹次,那麽就要趕緊準備建康這壹行。
  沈充傳回的信件中,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指示,只是交待了壹下讓沈哲子再攜帶壹批財貨珍器前往建康,大概是要用來打通關節、疏通諸王之類。這些司馬家諸王壹個個欲壑難平,但若真想入選帝婿,又偏偏繞不過他們。
  眼看著錢鳳帶人清點珠寶珍器之類,沈哲子心裏隱隱作痛,這些財寶又不是土坷垃,剛闊了沒幾天,送出去還不知能收回多少。沈哲子甚至不乏惡意猜度,皇帝和宗室們搞出幾戶人家來備選帝婿,或許就有大肆斂財的意圖。
  皇帝登基雖然沒幾年,但大勢扭轉,權門不再壹家獨大,皇權頗有振奮之勢。這種政治上的大勢不會因為皇帝死亡而驟息,而會換成另壹種形式繼續發揮作用。庾家能夠在皇帝駕崩後壹舉壓過瑯琊王氏,也可以說是繼承了皇帝的政治遺產才能做到。
  須知瑯琊王氏在江東的崛起,除了王導等人的個人能力之外,與王衍在東海王司馬越霸府的經營以及狡兔三窟的布置關系極大。
  壹個政治高門的崛起必然要經過必不可少的積澱醞釀,皇帝如今站在大勢裏,因而他要嫁女,各大高門豈能淡然。
  這也是沈哲子要娶公主的原因,趕在皇帝垂死之際搶奪壹部分本該盡屬於庾家的政治遺產。只有如此,會稽乃至吳中這個基本盤才能更加穩固。政治上如果沒有優勢,如烏程嚴家那種悶聲發大財的類型,壹旦有需要,拉起來提刀就砍!
  沈家如果壹味埋頭求發展,除非天下人都耳聾目瞎,看不到盤踞會稽的這個龐然大物。庾亮這個人,說的不客氣壹點,色厲寡恩,忘恩負義!陶侃對他有救命之恩,殺起陶侃的兒子來同樣不手軟!
  說到底,沈家絕不會是庾亮信之不疑的腹心力量,壹時的政治呼應只是權宜之計,等到其大權獨攬時,沈家這種盤踞壹方的勢力早晚會被他惦記上。既然如此,眼下又有壹個難得機會,不如早作布置。
  幹掉嚴家之後,沈家所繳獲的財貨物資之類,如果盡以錢來折算的話,值錢超過三十億!如果再算上鹽田人丁之類,那就是過百億的收獲!但時下錢價幣制混亂,這種換算並沒有實際的參考意義,整個吳中都未必能有這麽多錢。
  可是新年以來,沈家所花出去的財貨也多,幸而絕大多數財貨都沈澱在吳興壹地。隨著郡內水運通航流轉,這些財貨已經形成穩定的回流,如果後續沒有更大動作,維持運轉已是無憂。
  真正獲利的項目是不久之後,會稽、吳興兩地的夏稅轉運,獲利能在錢兩千萬左右,維持沈家上下壹年用度足夠。
  所以,對於沈哲子今次進京所需財貨,錢鳳也是大手筆調度,最終抽調出錢七百余萬,絹五萬匹,珠寶珍器另計。
  除了財貨之類,此去隨員也準備頗多,仆婦侍女之類兩百余,這是準備壹旦選中帝婿,用來迎娶公主並沿途照料起居的。
  部曲家兵連帶精銳的龍溪卒,合共千余人,防備父子兩個俱在建康被人壹窩端了。雖然這種幾率很小,但誰也保不住意外出現幾個腦抽風的人鋌而走險,有備無患。
  等這些都準備妥當,沈哲子又想起跟葛洪約定同往會稽的事情。發生這件意外,他暫時肯定是抽不出時間再去會稽了,除了跟錢鳳仔細交待壹下之外,自己又硬著頭皮去葛師觀跟葛洪解釋壹番。
  葛洪雖然看不過沈哲子這個權門浪客,但這種前途、家業攸關的大事也不能阻攔,只是叮囑沈哲子壹定要準備好人力物力以備調取,他自己直去會稽即可。
  末了,他又叮囑沈哲子道:“南人以適帝宗,國朝未有之厚遇,妳若得選帝婿,日後更要恪守忠義,勤於王事。”
  這位小仙師本身並非什麽伏於王化的恭順貞臣,之所以這麽鄭重其事的叮囑沈哲子,主要還是為他那世叔紀瞻身後之名考慮。在他看來,沈哲子這個少年,執於權謀,梟骨自生,絕非善類。紀瞻臨終收此徒,實在禍福難料。
  沈哲子倒不清楚葛洪對自己的具體看法,見小仙師少有的好說話,心裏倒是松壹口氣。離開這裏後,他又轉去醴泉谷,挑選壹批少年與自己同往建康去見見世面,順便叫上紀友同行。
  少年營這批子弟兵,眼下雖然尚難堪大用,但卻是沈哲子為日後準備的班底。如果壹直約束在山谷裏作軍卒操練,能力不會得到太大提升。
  他們未來可是要與那些先天優越的士族子弟爭奪事權的,若培養出來只是壹個個墨守成規、不敢弄權的刀筆吏、底層軍官,那沈哲子就太失望了。他希望這裏面能湧現出壹些才略、格局俱備,能夠真正執掌壹方機要的人才。
  紀友也早知自己備選帝婿之事,沈充傳信回來順便送來紀氏家信。雖然明知只是湊數,但他這壹支眼下並無頭面人物在朝廷內,還需要他親自出面去謝絕。
  在武康住的時間久了,紀友反倒不想回建康。這裏諸多同齡少年壹起,每天翻山越溝,諸多新奇,活力十足。相較而言,建康城裏生活則稍顯寡淡。
  但他離家已經半年有余,也是時候回去了。而且紀家長輩的意思是,今次雖然註定娶不到公主,但等到明年服喪期滿,紀友便也將近出仕的年紀,公府征辟、婚配事宜等也要提上日程。有紀瞻遺澤尚在,壹旦入仕,可想紀友必然仕途通暢,很快就能將家業擔起。
  沈哲子見到紀友的時候,這家夥尚因為昨日沒能見到顧家那位七娘子顧清霜而郁郁寡歡,手捧壹份便箋拜帖怔怔出神。
  湊上去壹看,沈哲子意外發現這便箋居然是寫給自己的,見紀友還在神遊物外,沈哲子伸手便將那張紙抽過來。這麽壹動,紀友整個人活過來,撲上來要搶回那張便箋:“我心裏憂苦得很,維周不要玩鬧……”
  沈哲子拿住那便箋匆匆壹覽,才發現是那位顧氏娘子所寫,語氣軟中帶硬,是在問責自家昨日打了她家仆人的意思。這種小事沈哲子並不放在心上,將之丟回給紀友由其睹字思人,對紀友說道:“明日午間動身,文學快去準備。”
  紀友兩手小心翼翼捧著那信箋,半躺在胡床上,無精打采道:“我不過壹席遮羞卷簾而已,輕車簡從即可,何必似妳鄭重以對。”
  沈哲子明白自家這樣大肆準備,對紀友而言乃是虐狗之舉,在紀友旁邊坐下後笑道:“那位顧氏娘子既然因昨日之事見咎,那麽今次途徑吳郡,我也不妨去拜會致歉。文學與我同往,也可壹慰相思之苦,豈不兩全?”
  紀友聽到這話,眸子頓時壹亮,抓著沈哲子衣袖說道:“維周此言當真?妳真願去顧家賠禮?”
  “什麽叫賠禮?我家本無錯,顧氏咎由自取。不過,我也是妳師叔,勉為其難幫壹幫晚輩也是應當。”
  沈哲子笑吟吟說道,除了幫幫紀友以外,他也想看看顧氏那女郎究竟是何模樣,居然讓人思念的魂不守舍,純粹好奇。
  紀友小心翼翼收起佳人墨跡,繼而嘆息道:“我亦知此情無禮,只是情難自已。此事維周妳我心知,切勿言於旁人。”
  “情不知所起,壹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何解相思,唯死而已。我心已死,勿復言情。”
  突然,矮墻後傳出壹個感慨萬千的語調,沈哲子與紀友轉頭看去,只見沈牧蹲在墻頭上壹臉滄桑,腰上赫然掛著他那極為顯眼的亭侯配印,擦拭的鋥亮發光。
  陡然聽到這第三人言,紀友臉色頓時滾燙紅至耳根,驀地起身指著沈牧悲憤道:“沈二郎,我與維周私語,妳竟偷聽,無恥至極!”
  沈牧哈哈壹笑,自墻頭翻身躍下,不理紀友那幾欲噴火目光,板著臉凜然道:“本侯途徑於此,適聞有人發癡男怨女呻吟之論,有感於懷罷了。今時非靖平之世,凡我江東兒郎,應擔當國計,誌豎豹尾,封妻蔭子才能不負平生!紀文學妳也是冠纓子弟,不思身報國恩,只在此枯坐傷懷私情,該羞恥的是妳,我又何恥之有!”
  壹邊說著,他壹邊將手搭在腰際,益發凸顯出腰間那方侯印。
  “二兄,文學襲爵,尚比妳高。”
  沈哲子指著沈牧笑道,這家夥自建康受賞歸來後便壹直處於亢奮中,唯恐別人不知他已是列侯之尊。先前念誦幾句,還是蹲守磚窯良久才從沈哲子這裏換去的抄襲之作,近來常以此句扮深沈去撩撥別人。
  沈牧聽到這話,臉上頓時顯出幾分尷尬,繼而看腰間那壹方侯印也不順眼起來,不動聲色的用衣擺掩起,嘴裏嘀咕道:“我還道是多顯貴的爵祿,紀文學爵位更高,求壹娘子尚不可得,我真是羞於佩此啊……”
  “沈二郎,妳勿要欺人太甚!”
  紀友大吼壹聲,自胡床下抽出竹篙掄起砸向沈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